《电子科技》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的学术、技术类专业期刊。据2018年9月《电子科技》编辑部官网显示,《电子科技》编委会拥有编委14人。据2018年9月6日中国知网显示,《电子科技》共出版文献10,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2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2篇
第一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写作要求及范文
(试行本)
研究生院
2011-8
前 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具体情况,制定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要求及范文(试行)。
一、论文选题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为了确保研究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满足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论文选题一般应结合实习实践的内容完成。具体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1)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2)工程设计或实施;
(3)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4)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
(5)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6)其它应用研究和预先研究。
二、论文的基本要求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须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要体现本人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如下:
(1)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2)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特别应突出适用性;
(3)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4)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实际工作量一般应不少于一年;
(5)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6)论文密级一般应为“公开”,以便接受社会监督。对于实习实践企业确因知识产权等问题需要保密的情形,应在实习实践协议书和选题报告中事先明确说明,并于实习开始一个月内及时报研究生院批准并登记备案。
三、论文的类型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根据我校的专业特点,论文类型可以大致分为八大类,如“工程(规划)设计”、“调研报告”、“应用基础技术”、“实用新型技术”、“应用软件技术”、“技术报告”、“工程(项目)管理”和“案例分析”,以及“技术论文”。
本手册汇集了上述八大类中前七类学位论文的具体写作要求及范例。第八类“技术论文”的写作要求和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要求一致,不再单独列出。
由于论文范文的篇幅较大,本手册不再装订印刷,请在研究生院网站下载电子版。论文范例来自包括我校在内的国内各高校公开出版的已授位学位论文,其版权属于原授位高校。本手册对论文范文的分类和点评,着眼点主要在论文类型的体裁、框架和结构,仅供我校教师和研究生学习和参考,与原论文的水平无关。各高校在论文格式上有不同的要求,我校研究生仍应以我校公布的研究生论文格式为准。研究生院对论文范文的原作者、指导教师和相关高校,表示衷心感谢!
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类型要求以及写作方法是一个需要长期实践和探索的课题。为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研究生院聘请了各学院的领导和专家分别负责某类论文的写作要求制定、范文收集和点评工作。期间多次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研讨,并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整理和修订。由于此项工作的复杂性和开创性,在论文类型的划分、写作要求制定、范文选择和点评工作中,可能存在不足或错漏之处。研究生院真诚欢迎广大研究生指导教师,包括校外指导教师,以及研究生同学们对本手册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持续改进此项工作。
四、各类型论文工作小组名单
论文范文网址:>
第二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
附件3
编号
2004年度“校级精品课程”申报表
推荐院系 理学院应用化学系
课程名称 物理化学
课程层次(本/专) 本 科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应用化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物理化学
课程负责人 梁 燕 萍
申报日期 2004.6.2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
二ΟΟ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填 写 要 求
一、 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 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凡
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 课程负责人[1]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梁燕萍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62.4
最终学历
博士
职 称
教授
电 话
88202635
学 位
博士
职 务
主任
传 真
所在院系
理学院应用化学系
ypliang@mail.xidian.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710071)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总学时
届数
周学时
学生总人数
物理化学
基础课
90
3
4,2
100
无机化学
基础课
72
3
4,2
100
表面改性技术
专业课
52
2
4
52
防护化学
专业选修课
30
1
2
22
材料表面处理与功能化
研究生选修课
30
2
2
12
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物理化学实验
基础课
60
3
4
97
表面应用技术实验
专业课
33
1
4
22
综合应用化学实验
专业
12
1
4
22
材料化学实验
基础
18
2
3
97
毕业设计
应用化学专业
19周
1
4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应用化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与研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级教改基金项目(B0326)(2003~2005年)(项目负责人)
(2)“理科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化与实践”子项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实践(2000~2003年)
(教育部世行贷款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B03012)(参加单位负责人)
(3)“理科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化与实践”子项目---应用化学教育教学中创新人才的培养
(教育部世行贷款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B03012)(参加单位负责人)
4、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作为第一署名人)
(1)化学振荡反应微机自动测试系统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4.Vol.21.No4
(2)重视创新,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Vol.14.No1
(3)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Vol.13.No3
(4)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云南大学学报》2002.Vol.24.No4
(5)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Vol.21.No8
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化学——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03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2)化学振荡反应实验微机智能测试系统
2003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实验设备研制二等奖(排名第一)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1、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氧化铝模板合成金属纳米线阵列的偏光特性研究(2003B06)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3~04年)(项目负责人)
(2)海用电子装备表面改性技术研究(W9607Z20)
电子部军事预研项目(97-02年)(项目负责人之一)
(3)氧化锌瓷料化学共沉积技术
西安市攻关项目(99-2001年)(排名第二)
(4)氧化锌压敏电阻器、避雷器复合添充剂制备关键技术
陕西省攻关项目(2001-2003年)(排名第二)
2、发表的学术论文(均为第一作者)
(1)Synthesis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polymer electrolyte for lithium-ion battery (SCI检索ISI:000188932900034)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04.Vol.15.No2
(2)“纳米金属微粒M-Al2O3介孔复合薄膜的光谱特性”(SCI检索源)
《化学学报》 2004.Vol.62
(3)模板法合成Co纳米线有序阵列的偏光特性(SCI检索ISI:000182036800011)
《无机化学学学报》 2003.Vol.19.No4
(4)多孔氧化铝常温封闭膜电性能及封闭机理研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2.Vol.29.No4
(5)沉积金属微粒的多孔氧化铝膜偏光性能探讨 (EI检索EIP02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1.Vol.28.No4
[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2. 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 员
构成(含外 聘
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梁燕萍
女
1962.4
教授
应用化学
全面负责课程的规划、改革和示范教学
张思锐
男
1996.12
副教授
应用化学
参与课程建设
朱黎霞
女
1966.10
副教授
应用化学
参与课程建设
郭津利
男
1962.5
高工
应用化学
负责实验教学改革
贾剑平
男
1957.4
高工
计算机应用
负责综合实验教改
王建坤
男
1969.10
讲师
在职博士
应用化学
参与实验教学改革
王琦
女
1971.6
讲师
应用化学
网络课程建设,电子教案,动画制作等
李淑萍
女
1971.6
讲师
应用化学
网络课程建设,电子教案,动画制作等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 况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1、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是一支充满活力,师德好,勇于奉献,积极上进,团结创新的队伍,表现为:
1)中青年教师已成为这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和支柱力量。
2) 高级职称占63%,中级职称占37%。学术空气浓厚,教学观念更新快,教学理念比较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稳定,师生比为1∶15。
2、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主要成员中多数具有8年以上教学经历,主讲过多门课程,具备相当强的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的能力。经常开展示范教学及系列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成员年度考核业绩为优秀和合格。
张思锐 男,42岁,副教授,20年教龄
主 讲: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化学、无机化学实验等,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高,深受学生欢迎,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师
朱黎霞 女,38岁,副教授(博士),3年教龄
主 讲:材料化学、材料的结构分析,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检索10余篇。
郭津利 男,42岁,高工,4年教龄
主 讲: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
参与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建设,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好,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师
张昌民 男,49岁,副教授,27年教龄
主 讲: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化学中的智能检测技术、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参与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建设,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高,深受学生欢迎。参与了10多项科研项目,多次获评为校、院级优秀教师。
贾建平 男,42岁,高工,20年教龄
主 讲:电子技术,微机原理,网络化学,参与物理化学课程网络教学系统建设,参与了10多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奖2项,教学效果好。
王建坤 男,35岁,讲师,4年教龄
主 讲:分析化学, 计算机文化基础, 胶体与表面化学 ,应用化学专英语,参与物理化学课程建设,获院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师
王 琦:女,33岁,讲师(硕士),8年教龄
主 讲:现代仪器分析,电分析化学,现代仪器分析实验,发光分析,参与物理化学课程建设,获院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
李淑萍:女,32岁,讲师(硕士),3年教龄
主 讲:化工基础,软件化学,环境化学 参与物理化学课程多媒体课件建设,获院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鼓励奖。
2-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1、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
教育观念、理念的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考试制度及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电子教案及CAI课件的研制和应用;
2、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
项目:
(1)无机化学及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和实验手段的改革。
(2)有机化学多媒体课件的研制及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
(3)分析化学实验多媒体辅助课件的研制,双语教学研究。
(4)现代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建设
措施:
★与国内兄弟学校交流,积极参于各种教改活动。
★实行“课程组长负责制”,开展教改活动。
★ 实行新上课教师试讲制度,老教师随机听取青年教师讲课制度。
3、教改教研论文
(1)材料化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教材内容研究 张思锐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Vol.13.No3.
(2)用动态间歇法研究硫酸钠结晶模型 李淑萍
《山西化工》2003.No 3
(3)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谈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Vol.14.No1
3、课程描述
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物理化学学科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包括研究物质的相变、化学变化方向及平衡规律的化学热力学和统计热力学,研究化学反应速率与机理的化学动力学,以及研究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量子化学、结构化学,具有特殊规律的热化学、电化学、光化学、催化和胶体化学等。
我校物理化学课程建设始于1993年,十多年来,在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目前物理化学课程选用国内面向21世纪一流教材,由授课经验丰富的教授负责并主讲,教学内容体现应用性与实践性,紧跟学科前沿知识,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理论和实验教学。
物理化学课程是化学本科专业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建设好物理化学课程精品课程对于化学类高科技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将更加努力做好建设工作,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突出的贡献。
3-2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物理化学”课程是大学本科应用化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它借助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及其提供的实验手段,研究化学科学中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学体系行为最一般的宏观、微观规律和理论的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的重要课程。是每位学生必修的教学平台主课,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我们认真研讨了应用化学专业人才新的培养模式和目标,建立了复合型人材培养的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新课程体系的特点:
①提前开设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使化学系列课程建筑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显著加强了数学、物理的应用及其与化学的紧密联系与渗透;做到了先理论基础,后性质与应用,提高了化学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扩大了信息量,实现了减时增效、解决了不必要的重复;提高了本科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先进性。
②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总体优化”的原则,借鉴国内外创新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依托本校电子信息学科的优势,在课程设置上强化数理等公共基础课教学,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与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电子技术”、“微机信息管理与多媒体”、“化学中的智能检测技术”、“单片机技术及应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微型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计算机网络基础”、等课程,探索化学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联系与结合,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
③重新认识化学学科基础课程的定义和内涵,开设体现学科交叉发展的专业
特色的新课程,各门课程增加了体现学科前沿的新知识。能真正做到均衡全面发展,有利于素质。创新才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符合循序渐进的自然规律;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通过进行课程内容的创新和改革,压缩一些传统的、过时的内容,增加一些适应现代信息科学发展必要的基础知识点,
该课程突出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演化规律,使学生在学习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同时,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这是素质教育在本课程建设中的体现。
教学内容实施方式有:教师讲授方式为主,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作用,学生自学、讨论方式为辅,以拓宽思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改革有重大突破:
(1)改善办学条件,使教学水平登上了新台阶
从2000年开始,化学实验中心共获得了学校重点投资。利用这笔经费改造了几乎全部500平方米的实验教学基地,按标准化、现代化要求,筹建了物理化学实验室等基础实验室。同时还增添近百台了的仪器设备,教学环境得到彻底改善;大胆地引进了十多套大型精密仪器,并全部投入本科教学中,实验采用大循环,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大型精密仪器,使教学水平登上了新台阶;
(2)、拓宽视野、构建了三层次实验教学新系统
在吸收国内外教学实验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优化实验课程结构的改革,建立相对独立、完整的实验课课程体系,浓缩反映学科发展新成就、新技术的实验内容,增加交叉学科应用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构建本科实验三层次教学体系,既基础实验→交叉学科应用实验→综合研究性实验,重点加强基本操作与技术训练;拓宽基础化学实验的研究对象,以适应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
(3)化学实验手段微机化,提高了技能训练的起点
率先在“物理化学实验”中引入计算机自动测控系统,锻炼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学生的技能训练水准大大提高。
3-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理论教学使用面向21世纪教材《物理化学》 第四版(天津大学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为主要教材,选用国内外几种优秀《物理化学》教材为辅助教材,涵盖了目前国内对物理化学课程的基本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有效的文献资料;
2、配套实验教材使用南京大学主编的《物理化学实验》及教师自编的《物理化学实验》补充材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的需要。
3、实验室教学环境较好,设备配备基本齐全。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具有开设高水平选作实验的现代实验设备与实验技术。
4、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全面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作用,系列软件资源正在制作中。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我们教学梯队的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是各显其能,各有特色,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铸师生新关系
课堂教学是学校传授知识、育人的最基本形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重教而不在学,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因而在课堂上难以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给学生留下的思维空间很小,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营造以学生发展为小中心的课堂氛围,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 的关系,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愿望,使他们成为热情的学习者和积极的创新者,学生主动参与和勇于探索,培养其自主意识、创新意识。
2、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整体教学效率
随着现今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微观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入,实验手段大型化、专门化,物化教学内容越来越多,使得教学难度日益加大.这就需要对传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物、图表、模型等直观教具以及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教学过程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同时也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轻松愉快,为此,我们自行研制了“物理化学”课程的电子教案,并已用于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使得原本枯燥的公式原理变得栩栩如生,充满活力;加大课堂信息密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和思维空间,同时课堂教学更加规范化,深受学生欢迎。
3、改革考试形式,提高创新素质
考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教学效果、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改进教学工作和督促学校教育目标实现的必要教学环节。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试、考核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近两年我们对“物理化学”课程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在考核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尝试“个性考试”,即撰写小论文。如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化学”课程时,就布置论文题目“试举例说明物理化学的理论指导作用”,课程结束交论文,其成绩占20%。通过撰写小论文,学生不仅得到了撰写科学论文的基本训练,而且逐步学会将自学、运用知识与再创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去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其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同时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这种考试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
3、物理化学实验手段微机化,提高了技能训练的起点
实验课程的改革应该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结合起来,计算机在近代化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改变了化学研究的面貌。将计算机的接口和传感器等先进技术应用到化学实验教学中去,使实验室中相当数量末配备计算机的仪器实现微机化,从而还可以取代一些与传统实验仪器相配套的数据输出设备;。为此我们在物理化学实验中,淘汰了一批内容老化陈旧的意义不大的实验,大胆地引进了多套大型精密仪器,实现了计算机的在线控制,使教学水平登上了新台阶。
但是要全面实现微机化仪器,价格昂贵,目前条件还难以满足,为此我们又依托本校电子、计算机学科的优势,由有经验的教师负责辅导化学专业和物理专业等学生自行设计研制了“化学振荡反应实验微机智能测试系统”、“燃烧热实验微机数据采集系统”,这些测试系统已应用于应用化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这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实验中也体会了传统实验方法与当今实验手段微机化之间的区别,了解了利用微机软硬件接口技术与各类传感器技术进行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量的基本方法,从而大大开拓了视野,实验中引入计算机自动测控系统,具有使用方便、精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不仅有利于开设单人实验,锻炼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且提高了物理化学现代化测试水平,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3-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1、教学效果:
(1)有一批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本课题组教师均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启发性教学,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注重讲解一些理论的发展前沿,交叉学科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2)高级职称教师授课率高, 讲课认真负责,受到学生好评。
(3)本课程组成员在完成繁重的教学工作同时,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努力提高科研水平。近4年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和横向课题。
(4)《物理化学》尝试利用多媒体教学,现已配备有电子教案,实验课所开设的内容尽量与课堂教学配套,实验室拥有的仪器基本能满足教学要求。实验开出率达100%。近两年来,对教学设备进行了部分更新,加强了计算机在实验控制方面的应用,使学生学到了有关计算机在物理化学中应用的新知识,为学生将来使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打下了基础。
2、兄弟院校评价
(1)西北大学化学系史启祯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博导)评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天津大学主编的面向21世纪《物理化学》第四版教材(国家优秀教材)。该教材系统严谨,理论体系阐述精确。
该校“物理化学课程”由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负责并主讲。主讲教授师德好,讲授熟练、概念准确、条理清晰、富有激情,教学特色鲜明。教学团队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精神好。
该校“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合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了课堂信息密度,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讲授方式。
近年来,该校“物理化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得到了加强,改善了实践教学的场地和条件,他们依托本校电子、计算机学科的优势,研制了多套微机智能测试系统,实现了部分物理化学实验计算机在线控制,这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提高了物理化学现代化测试水平,具有示范性。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已取得多项成果,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教改论文,同意申报精品课程。
(2)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王文亮教授评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天津大学主编的面向21世纪《物理化学》第四版教材(国家优秀教材)。该教材逻辑性强,内容精炼。
该校“物理化学课程”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教学能力强,思想活跃,经验丰富,教学改革有创意,特色鲜明。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梯队层次明显,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
该校物理化学教学中不断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使用了多媒体电子教案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教学质量。
近3年来,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不断改革,教学设备进行了更新,大胆地引进了多套大型精密仪器,使教学水平登上了新台阶。加强了计算机在实验控制自动化及数据处理自动化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了有关计算机在物理化学中应用的新知识,为学生将来使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打下了基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已取得多项成果,同意申报精品课程。
3、学生评价
教 材:逻辑性强,通俗易懂
主讲教师: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锐意创新,讲课概念清楚,条理清晰,善于启发,通俗易懂。
教 学:采用多媒体电子教案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实验中,使用了多套大型精密仪器,加强了计算机在物理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动手创新能力。
注重物理化学课程的理论指导作用,以写小论文的形式,加深对理论课的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培养从事科研的能力.
4. 自我评价
4-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1)选用面向21世纪教材,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理念先进,紧跟学科前沿知识,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一套自行研制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和电子教案,从讲课、辅导、学生复习,全部可以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并在精简授课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2)实践教学有新的突破。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已基本构成。加强了计算机在实验控制自动化及数据处理自动化方面的内容,增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具有开设高水平选作实验的现代实验设备与实验技术。
(3)师资力量雄厚,教师梯队年龄、学位、职称结构合理,教学和学术水平较高,十分稳定,充满活力,敬业精神好。
4-2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有自己的特色:
(1)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在新知识新领域中的学习和探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能够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
(2)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课堂了信息密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的学习积极性。
(3)开展课程论文活动,学生通过“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撰写论文“试举例说明物理化学的理论指导作用”,做到学以致用;引导学生通过读、写、议三个环节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写作和表达的能力及创新意识。提高了综合素质和能力
(4)“物理化学实验”教学 适应现代化学学科向综合化方面发展的趋势,突出了理科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在实验过程中引入计算机自动测控系统,锻炼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拓宽基础化学实验的研究对象,提高技能训练的起点,具有先进性和示范性。
4-3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1)多媒体素材制作和课程资源建设经费不足。
(2)实验课内容有待进一步,创新性实验较少。
(3)由于物理化学实验仪器较多,物理化学实验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很
重要,希望加大维修投入,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4)课外教学辅导方面应逐步改进。一方面增加讲座,另一方面多和工厂
联系,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考察、参观机会。
(5)双语教学目前尚难以选择一本满意的、且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外
文教材;双语教学的师资培训需进一步加强。
5. 课程建设规划
5-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1、课程的建设目标
将物理化学课程建成具有鲜明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体现出加强基础,重视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特色。
2、课程的建设步骤
(1)了解国内外物理化学的发展趋势,完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全面数字化建设,通过网上教学和辅导,积累素材,不断提高课程质量,并加强电子资源的制作使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更完善、更实用、更美观。
(2)完成“物理化学”计算机试题库软件研制工作;
(3)、完善“物理化学实验”辅助教学体系,
(4)建设一支过硬的“物理化学”教学队伍。老中青结合、年富力强,热心教学、为人师表,人人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有较高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对教学软件能用、能改、能创作。
3、课程资源上网计划:
(1)“物理化学课程”辅助教学体系 2005.3
(2)“物理化学”计算机试题库软件 2006.6
(3)“物理化学实验”辅助教学体系 2005.12
5-2 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请注名网址)
6. 说明栏